11月21日,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“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”平行會議召開,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在會上表示:
建設教育強國,高等教育是龍頭,基礎教育是基點,職業教育上連高等教育,下接基礎教育,是教育體系的腰,只有把這個腰鍛造為銅腰,教育強國才能真正建立起來。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,尤顯重要,尤為必要、尤其緊要。
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有三個必由之路。第一,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。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職業院校和企業雙向發力,相互成就,共生共長,實現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由“物理融合”轉變為“化學融合”。中國正在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教融合模式,統籌推進“一體兩翼”體系建設工作。第二,“四個合作”即“合作辦學、合作育人、合作就業、合作發展”是產教融合的必由之路。實現產業、專業、就業聯動,讓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企業用得上、離不開、信得過,讓院校培養的人才真正受企業和用人單位歡迎。第三,“五金”建設是四個合作的必由之路。“四個合作”是方式,“五金”建設是內功,專業、教材、課程、師資、實踐是直接關系職業教育、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。要推動專業動態調整,科學設計課程內容,優化升級教材形式,細分教師崗位能力,研究制定實習實訓標準,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,以教學關鍵要素的小切口,推動職業教育的大改革。
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教育領域正不斷借助前沿技術實現變革與突破。編組站智能教學仿真系統應運而生,可為職業院校的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、鐵路物流管理專業等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。
系統簡介
編組站智能教學仿真系統運用虛擬仿真等技術,以真實的三級六場鐵路編組站為支撐,深度參照編組站現場作業流程以及SAM綜合自動化系統精心構建而成。無論是車站值班員、助理值班員、車站調度員還是車號員等關鍵崗位,從基礎教學到實踐實訓,從日常練習到嚴格考核,均有全方位覆蓋。
主要功能與支持實訓
教師機有豐富全面的崗位試題庫,教師可選用或自行編輯,如TMT行車平臺類、COT集控圖類試題,能精準給學生下發任務。學生練習或考試時,教師可實時監控,結束后系統自動評分并多角度出詳盡分析報告。且引入先進技術,創新升級傳統教學模式,為學生提供多元生動資源與優質服務,助其理解編組站原理與流程。
學員機分為練習與考核兩大模塊。練習模塊中,學生借講解文檔或視頻學習理論知識,完成儲備后在實踐環節一人飾多角體驗不同崗位作業流程要點。考核模塊里,學生可接收教師機下發試卷,依試題進相應操作界面考試,過程流暢貼合教學實際。
在單人多崗位教學基礎上,系統創新拓展出編組站SAM系統作業仿真實訓系統,具有有完善考核評估功能,含理論與多人多崗位聯動實操考核。系統儲備大量針對性考題,學生可便捷在線考賽。考核后系統自動評分并生成詳細分析報告,為學生成果評估和教師教學策略調整提供有力依據。
關鍵系統模塊解析
編組站智能教學仿真系統中的學員機系統集成了SAMTMT作業過程監控、SAMCOT集中操作與控制系統、現車系統以及編組站虛擬仿真系統等強大功能模塊。
SAMTMT作業過程監控系統:主要面向車站值班員崗位。車站值班員肩負著多項重要職責,如精準下達列車到達、出發列車報點,及時下達貨檢、列檢、車號技檢作業通知,以及隨時查詢列車技檢作業狀態等,確保列車運行的安全與有序。
SAMCOT集中操作與控制系統:主要面向助理值班員崗位。助理值班員主要負責鐵路聯鎖操作,包括道岔操作、信號操作、股道操作等。例如,熟練排列列車進路、準確設置道岔狀態以及妥善設置分錄不良等,是保障鐵路運輸線路暢通的重要環節。
現車系統(場調模塊):主要面向車站調度員崗位。車站調度員在鐵路運輸組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主要負責編制解體、編組、摘掛等鉤計劃,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鉤計劃內容,嚴謹執行鉤計劃,并隨時查詢毛玻璃信息等,以實現對列車編組和解體作業的高效指揮與調度。
現車系統(車號模塊):主要面向車號員崗位。車號員專注于處理一系列與車輛信息相關的關鍵任務,包括到確報處理、預報轉到報、仔細核對確報、精準到報轉股道、及時取消轉股道以及生成出發確報等,為列車的精準調度和運輸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持。
編組站場景虛擬仿真系統:運用三維建模技術,逼真展現到發場、調車場、駝峰等區域及整體布局與各類設施,如道岔、棚車等。設備認知模塊中,學生經鼠標操作可放大、縮小、轉換設施角度,清晰觀察結構原理。作業認知模塊里,學生在系統引導下完成列車牽出與連掛作業,為后續調車作業奠基。
總之,編組站智能教學仿真系統憑借其卓越的技術融合、豐富的功能模塊以及創新的教學模式,在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和鐵路物流管理專業的《車站作業計劃與統計》、《接發列車工作》、《鐵路行車組織》、《車站調車工作》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作用重大。它真正實現了“以虛補實,虛實結合,深度交互,理實融合”的教學理念,為培養高素質、高技能的鐵路交通專業人才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,無疑是鐵路交通專業教學領域的一項重大創新與突破,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深入探索與應用。